
鐘圣偉, 1990年10月生,男,漢族,江西興國人,碩士,實驗師,主要從事動物組織學與胚胎學的實驗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課題與項目10余項。發表論文5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篇;
教育經歷
2013-09至2016-06, 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碩士
2009-09至2013-06,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學士
科研與學術工作經歷:
2016-07至今,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實驗師
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課題)情況:
(1) 江西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項目,Telocytes在寧都三黃雞感染球蟲病腸道中的分布研究, 2021-01至2023-12,3萬,在研,主持
(2) 鐘圣偉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牛的肌肉及內臟虛擬仿真解剖實驗(2019SR1125795)。
(3)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基于三維構建的病豬剖解虛擬仿真實驗,2021-04至2022-04, 4萬,在研,主持
(4) 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動物組織與胚胎學課程中的應用,2021-01至2022-12,0.3萬,在研,主持
(5) 江西省研究生創新專項資金項目,YC2014-S194,中國大鯢 Telocyte 調控免疫細胞的結構基礎和分子信號研究、2014/07-2015/7、0.4 萬元、結題,主持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32160138,蜜蜂復眼發育的細胞譜系構建及關鍵基因調控網絡研究,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 31760716,Telocytes引導黑素母細胞長途定向遷移的結構基礎和分子信號機理研究–基于烏骨雞胚胎皮膚模式,2018-01至2021-12, 37萬元, 在研, 參與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31560681,β2-腎上腺素受體(β2-AR)信號通路介導酪氨酸促烏骨雞黑色素生成的研究, 2016-01至2019-12, 37萬元, 已結題,參與
(9) 江西省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71ACB21028,基于水域Zn2+濃度和體內KiSS-1/GPR54基因系統監控對軍山湖中華絨螯蟹性早熟分子機理的研究2017-01至2020-12,20萬,在研,參與
(10)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動物解剖虛擬仿真教學實踐基地建設,2019-1至2020-12,在研,參與
(11) 校級教改項目,動物組織與胚胎學與交叉學科延申教學研究與實踐2020-01至2021-12,在研,參與
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學術獎勵情況:
(1) Zhang Hui#,Zhong Shengwei#,Yu Pengcheng,Ge Tingting,Peng Shasha,Guo Xiaoquan,Zhou Zuohong,Telocytes in gastric lamina propria of the Chinese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Scientific Reports,2016.9.15,6.(共同一作)
(2) Hui Zhang#, Shengwei Zhong#, Qinyong Fan, Pengcheng Yu, Tingting Ge, Shasha Peng, Zuohong Zhou, Xiaoquan Guo*. The epithelial cytotypes of hepatopancreas in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Crustaceana, 2017, 90(3): 253-262(共同一作)
(3) Zhang Hui,Zhong S,Ge T,Peng S,Yu P,Zhou Z,Guo X,Telocytes inileum of th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ultrastructural evidence,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2016.1.25,20(3):568~574.
(4) Zhang Hui,Shengwei Zhong,Qinyong Fan,Pengcheng Yu,Tingting Ge,Shasha Peng,Zuohong Zhou,Xiaoquan Guo,The epithelial cytotypes of hepatopancreas in the Chinese mitten crab Eriocheir sinensis.,Crustaceana,2017.3.1,90(3):253~262.
(5) 鐘圣偉;李菁;宋偉;劉佳;謝若怡;余鵬程;周作紅;張暉, 珠頸斑鳩腺胃復管腺顯微結構與組織化學研究.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 2018. 45(02): 24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