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是江西農業大學傳統優勢學院,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始終立足國情、省情,針對現代畜牧業的現實和長遠需要,不斷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并形成了自身的優勢和特色。
學院沿革:學院最早溯源于1938年創建的江西獸醫專科學校,主體前身源于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1949年9月,中正大學更名為南昌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以南昌大學獸醫專業為基礎,由河南農學院獸醫專業、湖南農學院獸醫專業、廣西農學院獸醫專業和江西獸醫專科學校合并組建江西農學院獸醫系。學院又一支源脈為1958年創建的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畜牧獸醫系,1969年江西農學院獸醫系與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畜牧獸醫系合并為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總校畜牧獸醫系。1980年更名為江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系。1992年成立江西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學院,1996年改名為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在辦學創始之際,即云集了王沚川、盛彤笙、王屢和、藏廣田、忻介六、黃異生、諶亞遠、沈叔銘、唐啟寧、張明善、麥茲等一批名師。新中國成立之后,又涌出了向壔、周正、林啟鵬、樊璞、顏若愚、鄒嶧、王承浩、朱允升等一大批著名學者教授。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江西農學院獸醫專業面向全國招生和分配,師資力量、儀器設備、教學和科研水平都名列全國前茅。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畜牧獸醫系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和“半工半讀,勤工儉學”的方針,開展了理論聯系實際的職業教育新探索,建立了教學、生產、科研三結合新體制,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且富有創造性和具有鮮明特色的大學學院。改革開放以來,學院秉承傳統,銳意進取,培養了一大批以省(部)縣領導為代表的行政管理人才,以兩院院士、國家杰青、國家杰出專業技術人才等為代表的高層次拔尖人才,企業家和生產一線專技人才。
![]() | ![]() | ![]() |
家畜生理學家:向壔 | ![]() | 獸醫藥理學家:周正 |
人才培養:學院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后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學院是教育部首批學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現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動物藥學和水產養殖學4個本科專業,其中“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早在1984年即被批準為江西省重點專業,2000年又均獲批為江西省首批100個品牌專業。2007年動物科學專業被批準為國家二類特色專業。動物科學(2012年)、動物醫學(2013年)、動物藥學(2014年)、水產養殖學(2018年)四個專業分別列入江西省一本批次招生。2019年,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列入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動物藥學和水產養殖學列入江西省一流本科專業。
學院1964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成為全國第一批具有碩士研究生授權單位。現有“畜牧學”、“獸醫學”2個一級博士點,下設6個二級博士點。有“畜牧學”和“獸醫學”2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授予點,有“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水生生物生產學”、“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和“臨床獸醫學”7個二級學科碩士授予點;同時還擁有農業碩士畜牧領域、獸醫碩士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并設有1個畜牧學博士后流動站。學院現有在校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共計1900余人。
學院多措并舉積極搭建人才培養平臺,探索第一和第二課堂融合培養模式,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通過專業興趣小組、專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項目、校企合作虛擬班等活動培養本科生的專業素養,通過學術沙龍、大咖講座、學會年會項目等提升研究生學術創新能力。榮獲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團隊1個,1人入選國家獎學金百名獲獎學生代表名錄(全省僅2人),1人獲“江西省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首批江西省研究生“十佳學術之星”提名獎1人,1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實現了江西省“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零的突破,2篇碩士畢業論文分獲第二、第三屆全國獸醫專業學位優秀碩士論文;江西省優秀博士論文22篇,江西省優秀碩士論文28篇。在全國專業技能大賽上獲國家級獎項20余項;在“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等創新創業大賽上獲省級以上獎項50余項。考研升學率逐年攀升,近三年位列全校第一,近1500名學子赴國內外高等學府研讀深造,2022屆畢業生升學率達60.06%。
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在職教工130人,其中專職教師121人,含高級職稱74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名,二級教授9名),具有博士學位93人。碩士22人,博士研究生導師2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85人。學院擁有省部級以上各類人才50余人次,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3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2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1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4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5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選10人,江西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人,江西省級教學名師2人,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8人,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1人。學院聘任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為學院的兼職或客座教授,曾獲校級人才崗“首席教授”3人、“未來之星”24人,總量居全校前列。
教育教學:學院以本科生導師制、“本-碩-博”貫通等系列人才培養體系為依托,重點關注教育教學研究,不斷推動精品示范課程建設,不斷夯實教學基礎。黃路生院士牽頭申報的“新時代動物科技類‘五有’人才培養實踐模式”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牛的肌肉及內臟虛擬仿真解剖實驗》課程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課程;“江西農業大學——九江博萊農業集團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獲批國家級教學基地;“動物生產與疾病防控實驗教學中心”獲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近十年來學院教師主編及參編的國家統編教材或專著 65 部,獲 11 項省級教學改革成果獎,有省級教學改革項目 24 項。學院擁有國家級質量工程 6 項,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 2個,省級人才培養基地3個,學院還有省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踐教學項目 1 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
學科建設:學院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批獲得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通過不斷努力,學科(專業)建設取得較大成績,現擁有1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博士點、4個二級博士點,7個學術型碩士點和2個專業型碩士點。“畜牧學”為江西省首批“雙一流”優勢學科;“獸醫學”為江西省首批高校“雙一流”特色專業。“畜牧學”、“獸醫學”也是江西省重點建設學科,“畜牧學”是江西省高水平建設學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重點學科,“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還是江西省重中之重學科,“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是江西省第二批示范性建設碩士點。經過長期培養和凝煉,學院各學科均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擁有高學歷高職稱的學科團隊,學科帶頭人由具有很高學術造詣、且在國內同行中享有較高聲望的專家教授擔任。
畜牧學一級學科負責人
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學科帶頭人
黃路生教授/院士
![]() | ![]() | ![]() | ![]() | |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學學科帶頭人 曾志將教授 | ![]() |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學科帶頭人 瞿明仁教授 | ![]() | 水生生物生產學學科帶頭人 周秋白教授 |
獸醫學一級學科負責人
臨床獸醫學學科帶頭人
胡國良教授
![]() | ![]() | ![]() | ![]() | ![]() |
預防獸醫學學科帶頭人 何后軍教授 | ![]() | 動物健康與安全生產學學科帶頭人 郭小權教授 | ![]() | 基礎獸醫學學科帶頭人 黃建珍教授 |
科研平臺:學院擁有“豬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全國重點實驗室,這是江西首個獨立組建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也是全國生豬領域唯一全國重點實驗室。擁有7個省部級以上實驗室(研究所):國家地方聯合種豬改良工程實驗室、農業部種豬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飼料科學研究所。江西省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西省動物營養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畜禽疫病診斷與防控重點實驗室、江西省蜜蜂生物學與飼養重點實驗室。還擁有南昌市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南昌市動物健康與安全生產實驗室、南昌市特色水生生物營養生理與健康養殖重點實驗室、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生物技術研究所、江西農業大學畜禽疾病防治研究所、江西農業大學獸藥研究所、江西農業大學蜜蜂研究所及江西農業大學動物群發性疾病監測與防治研究所等8個市廳級實驗室和研究機構。學院科研實驗用房面積2.5萬余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近億元,有一批大型先進儀器設備,為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學研究:學院科研實力雄厚,成果豐碩。自2010年以來,學院主持承擔了國家863、國家973、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專項、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專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國家自然科學面上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430余項,累計到賬研究經費達4億元。在國家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00余篇,其中SCI收錄700余篇,其中發表了迄今為止江西省和中國畜牧學領域首篇《Nature》研究長文。出版教材、專著40余部,獲得專利20余項。2004年以來,科研成果獲國家及省部級各級獎勵19項。
社會服務:學院始終堅持立足江西、服務全國、面向世界,主動適應國家和江西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擔當作為,以強農興農為己任,主動扛起農業現代化的大旗,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家豬育種基因芯片“中芯1號”技術成為國家生豬種業“破卡”的主流技術保障,在全國所有生豬主產省份推廣應用,累計推廣30余萬頭份;仿真自然蜂群育王技術推廣至全國32個省市區以及美國、意大利、土耳其等國家;利用營養調控技術和肥育程序控制技術等關鍵核心技術生產出的A4級高檔“雪花牛肉”,在全國10多個省轉化推廣;利用新型滅活技術創制的變異株豬流行性腹瀉病毒、豬德爾塔冠狀病毒二聯滅活疫苗轉讓金額達2200萬元。學院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鄉村振興的號召,通過科技小院、科技特派員、農業大講堂和專家下鄉等方式開展技術培訓,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建設一批農業科技綜合服務示范試驗基地、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累計開展技術培訓1200余次,培訓農技人員和農戶20000余人次,推廣和解決關鍵技術200余項,幫助企業和貧困農戶直接增收上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