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關鍵時期,東鄉泥鰍科技小院在江西省科協、江西農業大學的領導和指導下,在主題教育學習中強化責任擔當、尋找工作方法、探索創新思路,把主題教育學習成果轉化為扎實推進科技小院建設的強大動力,聚力在鄉村振興的廣闊田野上結出累累碩果。
深學細悟“新”思想
7月11日,省科協黨組書記曾萍、省委主題教育第五巡回指導組組長戴春英一行來到東鄉泥鰍科技小院工作一線進行實地考察。小院師生對稻蛙鰍生態種養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駐院師生工作生活環境等情況向曾萍一行進行詳細介紹,東鄉泥鰍科技小院負責人、國家特色淡水魚產業體系黃鱔泥鰍營養與飼料崗位骨干成員、江西農業大學水產系王自蕊教授以座談會的形式作科技小院科技服務成效、發展思路和實際困難等情況匯報。調研中,曾萍強調,全省科技小院要深刻體悟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同學們的回信精神,認真貫徹葉建春省長批示要求,以開展主題教育為契機,加快科技小院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發展。東鄉泥鰍科技小院全體師生5月份召開專題學習交流會,學習“習近平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的回信”重要精神,在科技服務一線的師生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干勁,小院師生們將把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積極建設農業強國作為自我價值取向和自覺追求。
扎實推進“新”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5月18日上午,江西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蔡震峰等一行4人赴東鄉泥鰍科技小院開展“科技小院建設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作用”專題調研,并詳細聽取了小院黨建、產業服務、人才培養及發展規劃等情況匯報,了解了師生們在小院的學習科研、日常生活情況,認為小院在大力發展泥鰍、稻蛙鰍等特種養殖方面成效明顯,為科技小院建設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起了示范帶動作用,并對優良品種推廣、水質調控、有機立體綜合種養等產業實際問題提出了指導意見,希望進一步促進產學研融合發展,加大科研成果轉化應用,讓科技小院飛入尋常百姓家,帶動更多養殖戶增收致富。小院師生表示,將始終貫徹落實主題教育總要求,切實把主題教育開展好、學習好、落實好,邊對照、邊檢視、邊整改、邊提高,以更高標準、更大成效做好科技小院的建設。
擘畫美好“新”藍圖
6月9日,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蔡震峰陪同廣東省科協黨組成員華旭初、一級巡視員唐毅一行7人前往東鄉泥鰍科技小院調研小院的建設、駐院師生工作生活環境、稻蛙鰍生態種養試驗示范基地建設等情況。蔡震峰對東鄉泥鰍科技小院成立以來取得的工作成效表示充分肯定,希望科技小院積極在“搭平臺、創品牌、作示范、見效益”上下功夫。7月11日,科技小院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在東鄉區召開,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蔡震峰,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王文君,省科協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及江西農業大學科技處負責人蒞臨座談會指導。東鄉泥鰍科技小院等四家科技小院首席專家、小院所在地市科協和依托單位負責人及部分入駐學生代表就科技小院建設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工作建議進行了廣泛交流。座談交流的開展是對依托科技小院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美好藍圖的新擘畫。
聚焦凝練“新”成果
自建立以來,東鄉泥鰍科技小院始終秉持“科協領導,高校實施,老師指導,學生常駐,各方支持”的工作機制,通過“科技創新—科技服務—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模式,為專家教授和農民群眾架起合作共贏的橋梁,為高等學府和田間地頭連起緊密聯系的紐帶,打通了科技服務從象牙塔到泥土地的“最后一公里”。近2年來,在科技小院技術幫扶下,一是產業興旺核心動力得到進一步激發。通過科技賦能,泥鰍產業成為當地年產值達2.5億元的富民產業、支柱產業。二是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得到進一步凸顯。種苗成活率由之前的70%提高至93%,開口率由原來的30%增至80%,料肉比由原來的1.8∶1降至1.4∶1,選育的黑斑蛙種苗抗病力顯著增強。三是人才引領驅動效能得到進一步釋放。科技小院有效整合涉農高校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等各類人才資源,派駐專家6人,入駐研究生10人,向當地政府提交泥鰍產業決策咨詢調研報告2篇,線上線下舉辦技術培訓班16次,現場技術指導26次,培訓農技人員和水產養殖戶400余人次,推廣了泥鰍種苗繁育、幼苗開口餌料配制等技術7項。四是發展紅利普惠利民得到進一步深化。在“科技小院+企業+村集體+農戶”合作模式下,科技小院激發了內生動力,生產企業規模效益更加凸顯,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戶直接參加種養生產,年畝均收益凈增9000元。
東鄉泥鰍科技小院將持續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積極從生產一線選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用創新的思維解決問題,切實解決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關鍵共性問題,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鄉土人才大軍,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供稿:東鄉泥鰍科技小院;審核:王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