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上,3000人大合唱的四首歌背后,藏著怎樣的歷史密碼?”近日,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紅色先鋒宣講團以此為題,為2024級全體新生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音樂黨史課”。這場以“銘記歷史擔使命,強國有我起新程”為主題的宣講,沒有照本宣科,而是用旋律解碼歷史,用故事觸動心靈,引領新生在崢嶸歲月中錨定青春方向,凝聚強農興農的磅礴力量。
青年講史,旋律解鎖紅色密碼
“抗戰勝利 80 周年大閱兵上,3000 人大合唱的四首歌背后,藏著怎樣的歷史密碼?” 宣講團成員以熟悉的閱兵場景切入。他們用通俗的語言拆解經典旋律中的時代故事:《松花江上》的失家之痛喚醒愛國熱忱,《在太行山上》的舍小家護大家,《黃河大合唱》的吶喊點燃戰斗激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經歷詮釋信仰力量。
從 “九一八” 事變的警鐘到盧溝橋事變的全民族抗戰,從平型關大捷的振奮到百團大戰的壯烈,宣講團成員以時間為軸,將 14 年抗戰歷史轉化為一個個有溫度、有細節的片段?!胺种笓] 4 個月揮拍 80 萬次,服裝團隊半年織就民族魂”,這些合唱背后的堅守故事,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抗戰精神不僅在宏大歷史中,更藏在普通人的執著里。
沉浸互動,故事叩擊時代心靈
“先輩們憑什么在艱苦卓絕中贏得勝利?” 宣講團拋出的問題引發同學們思考。在互動環節中,成員們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概括的抗戰精神內涵,講述了狼牙山五壯士跳崖明志、楊靖宇冰原抗敵的英雄事跡,更分享了鐵路工人截軍火、兒童團員傳密信的全民抗戰故事。
“楊靖宇腹中的草根棉絮,狼牙山五壯士躍下的懸崖,這些細節讓我真切懂了什么是‘視死如歸、寧死不屈’?!?一位同學在互動中感慨。宣講團還通過 “對比提問” 引發共鳴:“抗戰時期的學生在山洞里點燈學習,我們擁有優越環境,該如何擔當使命?” 直擊心靈的提問讓同學們在思考中深化了對歷史責任的認知。
榜樣領航,擔當扎根希望田野
宣講的落腳點,最終指向了當代青年“如何作為”的現實答卷。成員們不僅講述了時代的榜樣——19歲戍邊烈士陳祥榕“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錚錚誓言,黃文秀扎根鄉村的無聲奉獻;更著重分享了來自校園和學院的“身邊榜樣”:黃路生院士數十年攻堅克難,破解種業“卡脖子”難題;學院一批批科技特派員奔走鄉野,將論文寫在豐收的大地上。從衛國戍邊到鄉村振興,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這些鮮活的故事讓新生們看到,青春擔當擁有如此多樣的可能,而強農興農,正是動科學子施展才華的主戰場。
據悉,本次專題宣講是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深化黨建引領、落實“三全育人”的重要一環,也是其“金扁擔˙黨建12365”黨建品牌的生動實踐。未來,學院將持續以青年喜聞樂見的形式,打造更多有溫度、有深度的思政品牌活動,引導廣大學子以史為鑒、不負韶華,將青春的汗水,揮灑在民族復興的希望的田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