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特種經濟動物飼養系家禽飼養教研室在動物學經典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中科院一區)在線發表題為“Ribosome Profiling an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Reveal the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as a Central Regulator of Pigeon Lactation”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公鴿嗉囊的細胞異質性及嗉囊泌乳的潛在分子機制。該研究豐富了孵化行為誘導部分鳥類嗉囊分泌現象的分子調控網絡。
動物哺乳的生理過程及調控機制一直是人們的研究熱點。哺乳動物母體的哺乳行為不僅能維持幼崽生命,還能建立起母體與幼崽的親密關系。在一些鳥類,如鴿,嗉囊可以分泌富含蛋白質、脂肪的物質維持幼鳥生長、免疫所需。與哺乳動物不同的是,公鴿和母鴿同樣有泌乳和哺乳行為。哺乳動物的泌乳過程及調控機制的研究已較多,但鴿嗉囊分泌鴿乳的研究報道較少,且調控機制有待解析。本研究采用單細胞轉錄組、翻譯組、Bulk轉錄組三種測序手段,解析了公鴿嗉囊組織的細胞組成,鑒定了鴿乳中的脂質由基底層上皮細胞合成,而蛋白質及免疫球蛋白是由一種高表達漿細胞marker基因(Jchain、MZB1、XBP1等)的分泌型上皮細胞合成。本研究鑒定了公鴿嗉囊分泌鴿乳的分子機制,有助于鳥類及家禽生物學的理解。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博士生劉璟、劉三鳳教授、毛輝榮副教授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陳彪副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中山市石岐鴿養殖有限公司為本研究提供實驗樣本,碩士生蔣紅霞、劉水兵、張文韜、吳金濤、劉勛參與項目研究。

論文詳見DOI: 10.24272/j.issn.2095-8137.202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