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組建了11支隊伍開展2024年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爭做有理想、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以青春之名,傳承紅色基因
“青春紅途”社會實踐隊踏上了前往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的紅色之旅,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紀念園,與老黨員共同重溫長征歷史、分享紅色故事、感悟長征精神的力量;后又踏入了贛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何屋,追憶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運籌帷幄、指導革命的光輝歲月;在于都革命烈士紀念園里,實踐隊成員們肅立默哀,向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走進于都縣梓山鎮潭頭村觸摸贛南蘇區城鄉面貌的巨大變遷,感悟飲水思源的深情。追憶革命歷史,賡續紅色血脈。“紅領”黨史學習教育團走進“紅色名村”——沙洲壩,與紅軍后代楊小春爺爺共同探尋“紅井”中蘊含的紅色基因,員們還前往中共中央政治局中革軍委舊址、葉坪革命舊址群,感受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汲取邁向新征程的奮進力量。

以青春之姿,躬身實地調研
“要了解實際,就要掌握調查研究這個基本功。”稻鱉循環農業團隊深入南豐縣恒輝龜鱉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一系列調研活動,了解龜蛋的采集方法與步驟,對甲魚養殖行業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學習到了龜鱉生態養殖技術,切身體會到了新型工作模式給農民帶來的巨大效益。泥鰍調研小隊深入養殖一線,在東鄉泥鰍科技小院的稻蛙鰍生態種養試驗示范基地和泥鰍養殖戶家中,與養殖戶面對面的交流,解決他們在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綠韻文脈”社會實踐隊走進星子鎮,開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衛生整治情況的調研活動,深入各村走訪,了解鄉村建設現狀,并提出相關建議,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行動書寫青春贊歌。

以青春之力,護航鄉村振興
“養蛙養鰍‘撫’農促發展,科技助農惠民生”。在王自蕊、張錦華、霍歡歡三位老師的帶領下,泥鰍科技小院調研隊前往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江西東鄉泥鰍科技小院進行實地調研,為探索建立電商直播長效機制,努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東鄉泥鰍科技小院研究生與調研小隊成員積極參與泥鰍科技小院依托單位直播帶貨,不僅讓觀眾直觀地看到泥鰍的質量,還通過互動為農戶實時解答養殖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學院育王指導技術服務隊走進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與當地政府及蜜蜂科技小院積極開展交流合作,深入鄉村進行調研和宣講。服務隊通過“三授法”為他們提供先進的技術支持,進一步增強農戶們對蜜蜂養殖技術的科學理解。

以青春之聲,唱響志愿強音
“你們來了,我們的院子都熱鬧起來了。”“紅領”黨史學習教育團走進沙洲壩敬老院,與老人們親切交流、拉家常兩代人在此刻手牽手、心貼心,傳遞著溫情與暖意。隊員們還走進思源社區開展一系列兒童防溺水宣傳活動,在沙洲壩鎮杉山村“童心港灣”內開展愛國教育“小課堂”,以實際行動展現青春擔當。“寄生普查,健康守護”關愛動物行動團在指導老師陳小慶的協助下,開展“愛與護同行”科普宣傳調研宣講和“美麗動物園,我出一份力”志愿服務活動,向游客普及動物寄生蟲相關知識,維護動物園生態環境;隊員們積極檢測在南昌動物園收集的動物糞便樣本,深入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守護動物健康。“安澤使者”志愿服務隊深入來福村防汛一線,配合相關人員開展尋堤工作,身體力行彰顯新時代青年“自找苦吃”的實踐觀。隊員們還走進進賢縣張公鎮走村入戶開展“三安”宣講,深入敬老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展現青年一代勇擔責任的精神面貌。

青年興則國家興,中國發展要靠廣大青年挺膺擔當。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學子以前進姿態傳承紅色基因、護航鄉村振興、展現志愿風采,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供稿:明思思、李嘉欣 、蔡敏茜 編輯:陳冬 審核:宋婧 王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