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論述,江西農業大學二級心理輔導站--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牧心港灣”自2024年6月掛牌成立以來,圍繞家庭、學校、社會構建“三位一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全面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為全院學生提供全面、專業、貼心的心理健康服務,有力提升了心理育人的工作實效。
一、搭建“教育啟智 - 實踐賦能 - 咨詢疏困”多元化服務矩陣
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礎上,“牧心港灣”心理輔導站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體系。學院嚴格落實“校-院-班-寢”四級心理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千師潤萬心”大走訪、大談心活動,學院領導及教師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深入交流,提供個性化的心理關懷與指導,有效增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組織對輔導員、班主任、心理委員和心理聯絡員的分層分類系統培訓,累計超過300人次,提升了團隊成員的心理工作能力與專業素養。通過精心策劃并舉辦心理情景劇表演、心理主題班會、戶外定向越野跑、萌寵互動療愈等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深刻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效錘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其中惟義動科2201班心理委員羅佳運在全校“十佳心理委員”比賽中榮獲第一名,動醫2202班在全校心理主題班會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此外,輔導站設立了心理咨詢室,配備專業心理咨詢師,通過定期開展一對一心理咨詢服務,為學生搭建起私密、安全的心靈傾訴平臺,及時化解心理困擾,有力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
二、構建“學校主導 - 家庭協同 - 社會參與”全方位聯動網絡
學院制定了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規劃,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并積極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平臺,如利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工具,定期發布心理科普文章、心理調適技巧及校內心理活動信息,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強化與家長的溝通協作,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通過線上家長會、線上家訪或面談等方式,與家長共同承擔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學院積極爭取學校支持、嚴格落實預警機制,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有效匯聚家校危機預防干預合力,為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逐漸形成了一條適合學院學生實際的“早發現、早評估、早預防、早干預”的“四早”心理危機預防體系。
此外,學院積極引入社會資源,與正大集團等行業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職業心理輔導項目,如企業員工心理健康培訓、職場壓力應對講座等,學生在參與項目過程中,能夠了解企業職場環境對員工心理的要求,學習職業心理調適方法,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三、打造“專業教師領航 - 輔導員護航- 學生朋輩助航”多層次互助體系
學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為每一位本科生配備導師,做好思想引領、學業指導、學術科研的同時加強對學生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專業教師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實踐指導,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將科學研究中遇到困難到堅定方向的心路歷程等巧妙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之中,助力學生構建系統全面的知識體系與科學思維方式,從專業學習角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輔導員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通過日常談心談話、定期心理健康篩查等方式,密切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及時察覺并妥善處理心理問題。其中,輔導站一名輔導員參加了由江西日報社、華東交通大學、江西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聯合主辦的“相約心伙伴,共建心體系”全省直播訪談活動,吸引了三十余萬人次觀看,進一步提升了學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學生朋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學院在宿舍區設立 “心靈驛站”,選拔并培訓一批優秀學生擔任心理委員、心理聯絡員,他們運用培訓所學的傾聽技巧與調解方法,幫助同學們化解矛盾、促進溝通,分享彼此的經驗與困惑。同時,輔導站組織 “朋輩心理互助工作坊”,圍繞壓力管理、人際關系提升等主題,以小組互動、經驗分享的形式,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同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心理知識與技能,形成了一個相互支持、共同成長的心理健康互助網絡。
展望未來,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牧心港灣” 將繼續把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續優化完善 “三位一體”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方法與服務模式,為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全面發展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保障。